探索墓园背后的文化变迁与城市化进程,这篇文章带您了解中国墓园的发展史,以及从封建到现代,墓园设计如何演变,如何融入自然环境,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2杨凌福泽园
3.三兆公墓
4凤栖山
5凤凰岭墓园
6白鹿原墓园
7九龙山
8枣园
9慈恩园
10高桥
墓园是人们最后的归属,通过墓园可以体现社会环境、殡葬文化和景观艺术的发展。在墓地上一个园区称墓园,近十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墓园发展迅猛,并且大部分墓园为了迎合大众心理把墓园都建设在城市风景良好的区域。
墓园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墓园反映当地的地理条件、宗教信仰、社会观念以及审美特征。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只有诸侯帝王的陵墓得到了保护,普通人的在社会中并没有地位。更没有合适的公共的场所给普通人提供埋葬场需求,有的只是城镇边缘的乱葬岗或者每个家族自己形成的族坟,在封建社会墓园并没有存在的载体。
20世纪初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西方势力迅速侵入中国,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也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国殡葬习俗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打破传统等级制度的束缚,向着公正平等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时期上海万国公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封建色彩的等级墓葬制度即家族墓葬格局。在这里埋葬的人不分地位高低,种族限制。改革开放后由于传统殡葬手法耗费土地严重,火葬政策开始推行,并建设墓地存放骨灰,才使墓园在国内渐渐发展起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意识的增强,人们希望将公墓从过去的大量墓碑林立、阴森恐怖的环境转变成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城市大绿地,所以墓园的概念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