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聊斋志异》毛大福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来源:网络更新:2024-09-04 15:37:43

喜欢神秘故事和古代文学的朋友们,这篇来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毛大福》故事,讲述了一位疡医与狼之间不同寻常的交往,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悬疑事件,非常值得一读。

太行毛大福疡医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饰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

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从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

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狼见毛被絷,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后数日官出行。

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翻译:

太行人毛大福,是专治疮伤的医生。一天他行医归来,路上碰到一匹狼,嘴上叼着个小包裹,见到毛大福,便将小包吐在地上,蹲在路边。

毛大福拾起来一看,见里面包着几件金首饰。正感到惊异狼又跃上前欢跳着,用嘴巴轻轻拉了拉毛大福的衣角就走开了;毛大福刚要离开,狼又回来拽住了衣服,像是要他跟它走。

毛觉察到狼没有恶意,便跟着它去了。不一会儿来到一个洞穴,见一匹狼正生病躺在地上。仔细一看狼头顶上长了个大疮,已腐烂生蛆。毛大福立即明白了狼的意思,便为病狼仔细剔净蛆虫,又敷上药,才往回走来。

此时天已经晚了,狼远远地跟着送他。走了三四里路,又碰上几匹狼,咆哮着要围攻毛大福。毛非常恐惧正在危急的时候,后面跟着的狼急忙跑来,到狼群中似乎说了些什么,群狼便都散去了,毛大福才得以安全返回。

在此以前毛大福所在的县里有个叫宁泰的银商,被人杀死在路上,凶手一直没有抓获。正好毛大福出售从狼那儿得来的金首饰,被宁家的人认出是宁泰之物,将他扭送到了县衙。毛大福诉说了首饰的由来,县官不信,将他严刑拷打。

毛大福冤枉至极,无法申辩,只得恳求县官让他去问问那匹狼。县官便派两个衙役,押着毛大福,进入山中,径直去那个洞穴找狼。狼却没回来等到天黑也不见踪影,三人只得返回。走到半路迎面碰上两匹狼,其中一匹头上的疮疤还在,毛大福一下子认了出来。

便向它作揖说:“上次承蒙您赠我礼物,现在我因为那些礼物蒙冤受屈,您若不为我申辩昭雪,回去后我就要被打死了!”狼见毛大福被绑着,愤怒地冲向衙役,衙役忙拔出刀抵挡。狼见状便用嘴巴拱着地,长声嗥叫起来。

刚叫了两三声,只见从山中窜出了上百匹狼,转着圈将衙役团团包围起来。衙役受困大为窘迫。有疮疤的狼一跃上前,去咬捆着毛大幅的绳索。衙役明白了狼的用意,无可奈何地松开了毛大福,狼群才一起离去了。

回来后衙役讲述了经过,县官深感惊异,但也没有立即释放毛大福。过了几天县官出巡,见一匹狼叼着只破鞋,放在道上。县官走了过去,狼又叼起鞋跑到前头,重新放到地上。县官很奇怪命收起鞋子,狼才走了。

返回后县官命人秘密访查鞋子的失主。有人说某村有个叫丛薪的人,在山中被两匹狼穷追不舍,将他的鞋子叼跑了。县官将丛薪拘拿了来认鞋子,果然是他的。于是怀疑杀银商宁泰的凶手定是此人,一审问,果然不错。

原来是姓丛名薪的人杀死了宁泰,抢劫了巨金,还没来得及搜出宁泰藏在衣服里的金首饰,便逃走了。结果首饰被狼叼了去,才发生了这件奇事。

从前有个接生婆出门归来,碰到一匹狼等在路上,拉住她的衣服,像要她跟着走。接生婆跟着狼走到一处地方,见一匹母狼正难产。接生婆为它用力按摩,直到小狼生下,狼才放她返回。第二天狼叼来鹿肉放到接生婆家的院子里以示报答。可见这类事是自古以来就多有发生的。

扩展资料:

《毛大福》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

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毛大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侵删联系sunshine19231@qq.com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4 netdown.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200797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