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中“天”的丰富内涵,了解“苍天”、“黄天”、“青天”在历史与文学中的不同含义与用法。这篇解析将带你深入中国古代信仰,理解“天”在道教、民间信仰以及儒教中的独特地位和演变。
1.“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个神仙姐姐...”一般“苍天”是表达自己的感叹,带有一定的怨恨情愫。
2.“黄天在上,我与××结为兄弟...”一般是在自己表决心的时候用。
3.“青天大老爷啊...”这个一般是对刚正不阿的清官或是明辨是非的好官的称呼。用这三个词的时候不在乎天的阴晴明暗,而在于人物当时的心情感受。至于幽冥天好像是小说里魔教的名称吧!(我个人的观点)下面再说一下它们的关系:苍,草色也。――《说文》苍,青也。――《广雅》 在色为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谓薄青色。”彼苍者天。――《诗·秦风·黄鸟》。所以“苍天”中的“苍”是指的颜色“青色”。苍天就是青天,蓝天。在古籍中“黄”通“皇”。如。《风俗通义·音声篇》中“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即《易·系辞》中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黄天亦指皇天。古代皇是一种最尊贵的称呼,只有代表天的人才能使用这个称呼,意指天子。所以“皇天”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表述,而“苍天”只是一种简单的陈述。天,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最高之神,称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即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玉皇上帝(玉皇大帝);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天意”、“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天啦!”中的“天”。《毛诗传》:“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此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昊天上帝和天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郑玄曰:“上帝者,天之别名也”;另一方面,有时又作了区分,如《汉书》记载:“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将天和上帝区分开来,上帝地位低于天。以郑玄为代表的神学体系认为上帝为天之别名,总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与五方上帝。昊天上帝(天皇大帝)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为一方天帝,分别为中央土德黄帝含枢纽、东方木德青帝灵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汁光纪。以王肃为代表的宗教系统认为五行人帝可称为上帝,但不可称为天;昊天上帝则可称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中华文化中单说上帝即指昊天上帝。六上帝中五行人帝可称为上帝,但不可称为天;昊天上帝则可称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按《隋书·礼仪》所载:“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周朝以后的儒教继承了周以前的中华宗教信仰传统,因而历代祭天延绵不绝。春秋战国之时,思想进步,人文理性精神勃发,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神为人创,民为神主,则上古神秘观念渐消,“皇天上帝”之概念渐由自然之“天”取代,天为道德民意之化身,这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信仰的一个基础,而“敬天祭祖”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佛教术语 亦称“提婆”,为“十界”之一,指“天众”及其所居之处,这些“天众”为有情众生之最高级者,居于天,有乐、善、妙、高、胜之趣,但仍不脱轮回于六道。又指神为护法天神。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故谓长生天(蒙语读作腾格里)。